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投资增长迅速,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发展诉求,都是学界关注和希望了解的。国际移民(包括难民)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影响、中东地区宗教文化研究态势与前沿问题等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学者渴望与学界同行探讨的。带着这些问题,2016年5月23日~27日,“中国与西亚非洲国际关系舆情研究”创新项目组与《西亚非洲》期刊创新项目组(安春英和樊小红)赴山东调研,走访了山东五征集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五征集团以农用车、汽车、农业装备和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现以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区作为集团主要的海外目标市场,其中非洲市场呈现良好增长态势。5月24日,调研组一行7人在“中国与西亚非洲国际关系舆情研究”创新项目组首席研究员李智彪的带领下,参观了山东五征集团的产品展示厅及生产车间,实地了解了五征集团产品组装生产线。在产品展示厅,调研组看到,该集团力足以农用车、农业装备和汽车三大主力产品为核心,全力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与制造水平。在宽敞明亮的产品组装车间,工人在各自工位认真操作,以优质产品供应国内市场与非洲等海外市场。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五征集团董事长和国际合作部部长张西文集团与调研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张西文部长首先介绍了该集团在非洲农机市场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五征集团自1996年起产品首次出口非洲,不断拓展业务规模与范围。目前,该集团在非洲主要关注3个领域的合作:一是产能转移。即在非洲设立销售点,以产品销售带动制造业发展,建立产业发展基地,建组装厂,以期实现产能转移;二是开发非洲农业资源与发展农业。非洲农业资源丰富,农作物单产较低,发展潜力巨大,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集团在非洲建立农业示范园,摸索发展路径,积累经验,在实现效益后扩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一方面可以利用非洲的农业资源扩大集团的经营及赢利领域,另一方面集团产品以农业机械为主,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农业机械的销售,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强化对非农民帮扶。从选种到田间作业,建立培训机构,培训当地人才,为他们提供设备、技术,加快当地农业的发展。津巴布韦合约种植烟叶、由当地人管理的模式可作为成功的范例在合适的地区推广。五征集团看好非洲市场的发展潜力,拟在东非和西非各建一个基地,并以此为支点向非洲其他地区辐射,不断扩大企业在非洲的市场经营。
姜卫东董事长特别强调,在推进中非农业合作方面,要采用市场化或商业化运营模式,不断给双方的合作注入活力,形成可持续的赢利点。中资企业尤其要重视土地权属问题,因为非洲国家土地所有权相当复杂,土地由个人、酋长、国家所有的情况都存在,各国国情也不同,一块土地常要购买多次才能确定属权,或需等待几年才能开始经营。为了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外交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可进一步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服务于企业在海外经营。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及时提供投资目标国的相关资料与最新情况,有助于企业少走弯路。在金融服务方面,走进非洲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政府相关机构提供的买方信贷、优惠贷款、中非发展基金等可更多地向有志于开拓非洲市场的民企倾斜。
5月25日,调研组还与日照市商务局副局长宋卫东和对外经济合作科科长赵为松就日照市对外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得知,日照市目前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地区是中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日照市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很高,包括走进非洲,但当地大多数企业不了解中东非洲,不了解这些地区的人文、社会环境,希望今后能加强与社科院西亚非所的联系。
5月26日,调研组到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与刘杰院长、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哲社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宋全成教授进行了访谈。李智彪研究员简单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研究状况,创新项目组的在研项目,指出要发挥智库作用,不仅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情况,学界同行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哲社院作为国内人文、移民、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的顶尖基地,从社会学、宗教学视角对国际问题进行研究对我们很有启发,项目组成员慕名而来,希望在交流中多取经,讨论中激发思想火花,拓宽调研组成员的研究视野。
哲社院院长刘杰教授在表达了对调研组的欢迎之意后,介绍了该学院的学科构成:哲学、宗教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和人类学五大专业,其中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该院注重学术研究与教学的国际化视野,既有“长江学者”等学科带头人,又有希伯来大学等国际知名学者,国际化程度高。学院与国内相关机构保持了密切的学术交流,拥有一大批国内外兼职教授,努力提升学院的教研水平。“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说明了该中心的研究方向,即有犹太教与以色列、宗教与社会问题、基督宗教与民族关系、佛教与东亚文化、圣经诠释与研究、宗教学理论等。其中,傅教授着重介绍了犹太教与以色列研究状况,代表性著述包括《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犹太智慧丛书》(5卷)等,研究议题除了注重《希伯来圣经》、《塔木德》研究之外,目前该中心也适当关注以色列现实问题研究。《犹太研究》是该中心出版的学术集刊。山东大学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主任宋全成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谈到该中心目前研究视点包括国际移民、华侨华人、中国的非法移民、流动人口中、国际工程移民等问题。独立域名的中国国际移民研究网是传播移民研究信息与成果的重要平台,设有全球移民动态、移民研究文库、移民问题论坛、移民基础知识等栏目。近期,该中心又开设了山大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提升该中心的传播力。该中心研究人员除了撰写学术论文以外,还承担世界银行、德国政府、教育部、国务院侨办等机构的研究项目,为相关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在交流互动中,双方座谈人员就移民问题、宗教与政治、宗教与社会伦理、宗教与民族、宗教与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三方面的共识:第一,宗教在国家架构、整和民族、社群中起了很大作用,尤其对于穆斯林族群而言,民族性象征要弱于宗教象征;第二,宗教变革不容易,文化转型也非一帆风顺。文化在特定时空中,塑造了族群意识、生活方式,文化认同具有惯性作用,其改变需要强大的外力推动,伊斯兰教也不例外;第三,移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宗教在欧洲穆斯林移民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不应过分强调宗教对生活的渗透、在族群区分中的作用。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在这方面吸取教训,借鉴有益经验。此外,安春英在讨论中提出,《西亚非洲》注重专题研究与国别研究,近年来,随着中东变局的溢出效应,移民问题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埃及、伊朗等国家都是关注重点,宗教文化、宗教哲学等基础问题研究也应加强,希望拥有相关领域顶尖学者的哲社院能在提供高质量稿件上给予期刊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