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11日,“中东形势暨中国的中东外交”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此次会议由“中东热点问题与中国应对之策研究”创新项目组、《西亚非洲》编辑部、信息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人民日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疆大学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欧亚研究所、美国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等资深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亚非洲系在读硕士和博士生共50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此次研讨会会期一天,共分为4个时段,围绕“中东局势的演变及其走向”、“中东热点问题新动向”、“大国的中东政策及其调整”、“中国的中东外交及其应对”等议题,先后由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国际关系室王林聪研究员、《西亚非洲》编辑部副主任詹世明、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王凤、创新项目执行研究员王建主持了相关时段的研讨活动。
围绕会议主题和相关议题,与会专家们盘点2015年中东形势,研判热点问题演变趋势,展望中东局势未来走向,分析大国在中东战略调整和利益冲突,同时对中国在中东的外交以及如何落实“一带一路”等发表见解。在各位专家的发言中,李绍先院长分析了当前中东局势“三期叠加”(政治秩序重构期、阿拉伯政治和社会转型期、地缘政治重新平衡期)的特点;李伟建所长概括了中东安全局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以及如何看待当前中东局势、中东反恐和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殷罡研究员分析了欧洲反恐形势、中东秩序的变迁、伊拉克库尔德新动向、德国回归中东等问题;李国富研究员指出2015年中东处于诸多“拐点”,中国外交可以发挥独特的政治影响;刘月琴研究员从美、俄在叙利亚博弈入手,分析中国在中东的处境,进而提出了应对之策;周琪研究员回顾了奥巴马对叙利亚政策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叙利亚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应关注密切美国后续措施;牛新春研究员认为美国在中东并非进行“战略收缩”,并解释其理由;姜毅研究员认为俄罗斯卷入叙利亚具有“机会主义”性质,并分析了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目的和困难;田文林副研究员认为中东乱局仍将持续,影响乱局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小国更容易受制于外部影响;王震副研究员总结了2015年反恐形势的基本特点,分析恐怖活动的未来前景,并对中国反恐及外交政策提出建议;王泰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谈论了中东秩序崩溃的表现,对中东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以及“命运共同体”中的位置发表个人见解;王南主任编辑从5个方面讨论了中东局势,论述了中国在中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李秉忠教授分析了土耳其对中东局势的误判及其原因,指出其当前外交上的冒险倾向,并对土耳其外交前景做出预测;韩隽教授谈到新疆去伊斯兰极端化工作的历程、做法、成效、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金良祥在预测了后伊核协议时代伊朗将发生的变化,指出加强中伊关系应当着力的3个方面;王建认为推进软实力要走在硬实力之前,通过培养品牌意识等途径,加强软实力外交,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王凤分析了当前阿富汗的安全态势,认为解决安全问题是中国和阿富汗“建设一带一路”的前提,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安全合作;余国庆研究员分析了对叙利亚国内局势以及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国际努力,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四个平台发挥作用——即中阿合作论坛、安理会、新兴大国、一带一路;陆瑾副研究员围绕“中国如何在伊朗推进‘一带一路’”,分析了将伊朗打造成“一带一路”标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西亚非洲所所长助理王林聪研究员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与会专家概括了2015年中东局势的新特点和新现象,分析了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博弈及其战略图谋,同时回答了中国如何应对剧烈变动的中东,因此,今天的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